“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”,在過去,確保智力、精神及重度肢體殘疾人基本生活都是靠給錢、給物,以接濟救助為主。
近期,九原區成立殘疾人輔助就業中心,為殘疾人群提供就業崗位,讓他們有錢賺的同時,還能增加回歸社會的信心和能力。
九原區殘疾人輔助就業中心
員工 李斌全
就來搬搬貨,弄個洗衣液、洗手液賣一賣。干得很開心,一個月掙600元。
600元工資看似不多,但李斌全卻很滿足。記者了解到,考慮到他的身體原因,殘疾人輔助就業中心給李斌全的工作相當于貨運員,每天四小時,主要幫忙將成箱的商品裝上車。
九原區殘疾人輔助就業中心負責人 何素琴
因人而異,他們能手工做的,或者在他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找些簡單的、單一技術的活,讓他們來做。
19歲被確診強直性脊柱炎,十幾年臥床不起的何素琴也曾是殘聯重點關注的對象。2008年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后,他走下病床開始創業。搞農業、搞養殖、做網約車服務管理,只要能賺錢,他都會竭盡所能?,F在作為九原區殘疾人輔助就業中心的負責人,何素琴深知,讓殘疾人群體有機會自食其力,比單純的救濟更加重要。所以,在運作九原區殘疾人輔助就業中心時,他既要考慮經濟效益,又要盡可能地提供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崗位。
如今,通過產品授權,他們生產、經營的洗衣液、洗手液和汽車玻璃水,銷量還算不錯。
九原區殘疾人輔助就業中心負責人 何素琴
現在日產量是每天500到1000件,但是現在是供不應求。主要是現在網上電商銷售量比較大,但實際我們的生產量還是比較小。
其實,何素琴可以花四萬元購進一條產品生產包裝流水錢,效率高,產品外觀也有保證。但為了給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,這里所售的產品外包裝均采用人工完成,光是每個月的人工支出就要2萬元。有時殘疾人粘貼的標簽不如機器整齊劃一,他們還需要通過掛一些小標簽來說明情況。
九原區殘疾人輔助就業中心負責人 何素琴
一直對我們這個群體有一種特殊的感情,想要帶動更多的人,解決他們的生活和將來的養老問題 ,主要是希望他們過得更快樂一點。
記者了解到,九原區殘疾人輔助就業中心從2019年4月開始籌劃,目前投入已達40萬元,14名受雇員工中,有7名殘疾人。接下來,中心還將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適當擴大生產規模,吸納更多殘疾人就業。